大安区始终锚定“打造特色教育强区,建设川南职教强区,创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目标不动摇,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善政策保障,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内涵发展,保障教育公平,着力构建城乡一体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推进全区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迈进“优质均衡”。
健全“三大机制”,强化区域统筹,汇聚优质均衡发展合力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坚持把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作为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列入“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的“头号工程”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30个部门及15个镇街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推进,做到教育政策优先保障、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资源优先布局、教育需求优先满足。
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出台《大安区迎接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等35个文件,明确编办、教体、财政等部门分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领、教体牵头、部门联动、学校全力”的协同联动机制。县级领导深入教育一线和施工现场调研指导64场次,为创建工作把脉问诊。教体、编办、财政、住建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校点布局、教师编制、教育用地等难点问题42个,协同推进创建工作落地见效。
健全运行监督机制。成立创建工作专班,召开创建动员会、培训会、推进会、现场拉练25场次,深入开展学校自查、校际互学、过程督导、实地核查,实施“周推进、月调度、季总结”,全方位、高频度跟踪督办,持续提升创建质效。强化监督检查,将创建工作纳入督导评估、区委目标考核和区纪委政治监督体系,用好县级领导及部门“双联系”学校和包园包校制度,通过实地调研、专项督导等方式,推动问题整改,倒逼责任落实。
实施“三大工程”,推进城乡一体,筑牢优质均衡发展基石
实施“强校增优”工程。深入推进教育联盟行动、集团化办学改革,按照“一个核心校+N个成员校”模式,组建何新、牛佛、江姐3个学区和凤凰、广华、嘉祥等6个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实现全覆盖,推动城乡、校际教育理念共享、资源共建、管理共促、成果共享,创建省义务教育领航学校5所。
实施“补短扩容”工程。优化校点布局调整,坚持“村小向镇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原则,按照“停、撤、合、建”思路,调整撤并学校25所,规划新建自贡燎原实验学校,城乡学校逐步由“点多量小”向“集中优质”转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投入4.68亿元实施自贡燎原实验学校、自贡市第三十四中学校、凤凰学校等29个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4500余。实施“智慧校园”工程,投入2800余万元,添置纳米黑板、计算机等教学设备,升级改造音美专用教室、特色功能室、网络多媒体教室等210间,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提档升级。
实施“强师固本”工程。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出台《大安区高端人才引进储备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2021年以来,补充教师211人,引进研究生57人,其中音体美教师66人。完善名优教师培养机制,推进“三航工程”青年人才培养、骨干教师培育、名优教师孵化梯次培养计划,培树“三航”优秀管理者99名、专家型教师168名,培育省市区名师名校长120余人次,2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完善优质师资共享机制,实施“名师+成员+学科组”共同体建设,建成市区名师工作室32个,立足学区内、集团内和城乡间,骨干教师交流轮岗289人次,有效解决“城区缺、农村余”“城里强、村镇弱”的问题,实现城乡、校际精准流动、均衡配置。
开展“五大行动”,突出内涵发展,积蓄优质均衡发展动能
开展“全德育”行动。建立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县级领导指导思政课建设工作制度,出台《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建设“课中透红”德育课程体系,创成全国红领巾大队1个、中队2个,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1个、四川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1个,“江姐讲堂”创成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
开展“提质量”行动。持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完善课程实施方案,构建“基础课程+活动课程+拓展课程”的多样特色课程体系,创成科创教育中心3个、全国科创筑梦乡村科技教育特色校2所,学生参加信息类大赛累计获奖500余项,师生获国家级新型发明专利15人次。
开展“全运动”行动。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将武术操、足球操等引入校园,打造“快乐大课间”,涌现江姐中学女足、外国语学校垒球、牛佛中学举重、庙坝镇中心校武术、二十七中学校航模等一大批体育特色学校集群,创成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9所、全国象棋特色学校2所,累计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457项。
开展“全尚美”行动。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构建“课堂教学、艺术实践、常展常演”三位一体美育体系,实施“大团带小团”工程,创成全市首支学生管乐队,打造大安区书法教育中心、江姐教育艺术团研训中心、牛娃艺术馆等艺术教育场所48个,组建艺术类名师工作室4个,创成省级优秀美育人才培训基地1个、书画工坊1个,市级美育实践基地8个,作品《盐都记忆》获国家级二等奖,江姐教育艺术团获省级一等奖2个。
开展“全劳动”行动。实施“五维四驱”劳动教育模式,建成大安区劳动实践基地、嘉祥农场、牛娃耕育园等校园农场18个,创成市级实践基地、示范校6所,编写《大安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18册,承办川南渝西劳动教育交流会暨自贡市2024年中小学师生劳动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9项、二等奖6项。
落实“三大保障”,实现教育公平,优化优质均衡发展环境
保障教育公平。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小学、初中就近入学比例分别达100%、99%,优质高中均衡指标分配名额达50%以上,对符合条件的1423名随迁子女统筹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健全教育、民政、团委等部门关爱留守儿童联动体系,建立留守儿童之家121个,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10所。完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机制,采取“普校+特校”方式实现残疾儿童入学率100%。
保障校园安全。实施学校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学生交通安全保障提升、校园警务规范管理、学生饮食放心工程、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五大安全工程,建立30个部门协同联防联控机制,构建“查患分类登记、整改及时消患、销号合力攻坚”的工作闭环,实现校园安防建设“6个100%”。健全完善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建立“全方位动员、分校包干、一对一”帮扶疏导机制,建成心理健康室23间,配备心理健康副校长、专兼职教师197名,创成市级心理健康示范校1所,获市级心理健康奖33项。
保障育人环境。建立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家校社协同“教联体”育人体系,系统开发《弘扬江姐精神品格 争做复兴大任新人》等研学课程,用活本土教育资源。以家长学校、校外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公益课堂、暑期托管等实践活动1200余场,为学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育人生态。(曾田英、江彬、林发余)
编辑:曹小满